盘活资源阵地强化科技赋能——济南市博物馆探索“两创”新路径

为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济南市文化和旅游联合会组织开展了“2023泉城济南文旅融合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评议和线泉城济南文旅融合“创新项目案例”和“创新能手案例”,济南市博物馆《数字焕活文物新力量,“两创”赋能文化广传播》获评“2023泉城文旅融合创新优秀案例”。

该项目从“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入手,在数字技术支撑下,通过开发“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主题AR互动”游戏、拍摄“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动漫短片、制作“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增强现实识别卡”、采集“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3D信息、出版“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动漫光碟等措施,将沉睡于汉代的21个人物俑一个个“唤醒”。这种文物开发与利用模式可应用于任何一件馆藏文物,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释放博物馆承载的文化生命力。

为落实“两创”要求,济南市博物馆将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信息技术部,从文化“两创”角度开展数字化建设,经不断实践与探索,在智慧办公、数字化展示、资源共享、虚拟参观、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数字化建设基础之上,济南市博物馆利用科技赋能,聚焦文物活化工作,从多种渠道拓宽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济南市博物馆积极与媒体合作,让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不断被激活。2022年,与山东广电合作,以“西汉彩绘负壶陶鸟”为原型制作短视频《千年的陶鸟》,该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推文破两万,视频号转发破1万,抖音阅读超5万,微博线年,与济南广播合作,以“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为原型,配合完成首部4K超高清黄河流域文物活化系列短视频《从河说起》,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让杂技俑“活起来”,该系列视频登上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历史类纪录片前3名。

此外,央视新闻客户端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济南市博物馆“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山静日长图”“西汉彩绘负壶陶鸟”“清朱鹤年花溪先生小像图轴”等文物接连亮相,浏览量均超百万。

近年来,济南市博物馆立足全市文物3D数据建设,为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共计1000余件套馆藏文物进行了3D展示制作,这些3D数据为馆藏文物的多元化利用提供支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文化传播、文创开发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游览体验。

为有效盘活文物资源,济南市博物馆加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共同发起的“繁星计划”,运用科技和创新能力,助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部联合腾讯SSV入驻“探元平台”,挑选部分代表性文物向艺术创作者、全球学者等不同群体开放高清数字资源下载。通过“开放、共创、共享”模式,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文物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助推博物馆文创的开发和推广,实现馆藏文物版权保护和数字资源开放利用。

济南市博物馆响应《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夯实文物数字化发展基础,搭建“济南数字博物馆平台”,围绕“平台”开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藏品保管、展览策划、青少年活动、公众服务、数据应用等业务工作纳入平台功能。目前,“平台”对外公开展示藏品图片、三维文物、虚拟展厅、宣传视频,共计4TB数据资料,已成为济南市博物馆数字化成果最重要的展示和运用阵地。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济南市博物馆与时俱进,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与博物馆互动交流的途径。为持续向公众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服务,由信息技术部近期负责开发完成的“济南市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已于2024年4月11日上线,小程序分为“探索”“游览”“文物”“活动”“我的”五个板块,是集展览推荐、文物展示、热门资讯、研学教育、参观预约等内容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小程序的上线将为观众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参观体验,进一步助力博物馆拓宽展示渠道,探索更多数字化服务的可能。公众可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济南市博物馆”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首页。

丰富的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展厅内的“多媒体互动墙”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当观众的指尖与屏幕触碰,便可让文物“放大”“缩小”“旋转”,仿佛在指尖舞蹈。“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主题AR互动”游戏让观众与陶俑“玩”出新花样。依托展览打造的黄河文明数字化体验厅,让大家沉浸式立体式地感受独具魅力的山东黄河文化。当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文物本身,更是来自千年前的璀璨。

数字加持,让文物更加可触可感;深耕创意,让文化焕发时尚活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济南市博物馆任重道远。

盘活资源阵地强化科技赋能——济南市博物馆探索“两创”新路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