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竹编百年传承青年入乡助力振兴

湖南工商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实践服务团队于7月6日至7月16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比耳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了解比耳竹编的制作技艺和历史渊源,实践团在本顺竹艺合作社负责人姚元飞先生的带领下,拜访本顺竹艺合作社基地,参观竹艺品陈列馆,亲身学习竹编编织,并倾听当地竹编非遗传承人姚本顺讲述比耳竹编的前世今生。

根据竹编传承人的讲述,实践团队了解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熟练竹编编织的手艺人因年老体迈而无法继续编织,又由于打工潮的兴起,年轻人更希望前往大城市发展,不愿留在村里学习竹编编织,因此竹编逐渐缺乏传承的新鲜血液。之后比耳镇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并随着工业产品的普及,本顺竹艺缺乏竞争力,至此竹编产业后继无力,逐渐衰退,陷入发展的瓶颈。尽管处境日益艰难,但仍有这样一批人在坚守。其中的代表就是姚元飞一家,大学毕业的姚元飞原本在深圳经商,但他放弃更多更好的机会,选择在2010年回到家乡,继承本顺竹艺。姚元飞返乡,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竹编情怀,更是为了传承已衰落的竹编技艺,帮助比耳竹编进一步发展。

下料、转节、刮青、破竹、分层、过匀刀、上刮刀、蒸煮染色……道道工序,行云流水。看似简单的八道工序,时则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韧性。姚师傅破竹之势,如断水般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过匀刀,上刮刀,麻利刀功,刀刀入魂,有条不紊。竹条宽窄一致,蔑条平整光滑,进退之间,尽显手法之熟练。竹书、竹笔……除了传统的竹篮和竹扇,姚师傅还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竹编工艺品,他在传统竹编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再加上巧妙的构思,让竹编技艺变得更加多样,竹编工艺品更加种类丰富、时尚有趣。

今年69岁的姚本顺师傅从10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几年后就跟着父亲“走四方”,到各地做竹编簸箕、竹晒垫、竹篮……至今已从事竹编59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篾匠。正是在竹编文化的熏陶下,姚元飞决定向父亲姚本顺学习,走上竹编之路。他对竹编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特色包装,并进行品牌宣传,开拓市场,使竹编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好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在竹编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下,姚师傅家的竹编小作坊也在2014年成为“本顺竹艺合作社”(扶贫工坊),成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家竹编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加入竹编行业,共同致富。

姚本顺师傅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竹编技艺传承人”,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依然坚持每天编织竹编,数十年如一日。在他看来,能做的不多,但是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竹编技艺延续下去。而他的儿子姚元飞放弃大城市的机会,返乡进入竹编产业,成立合作社,积极寻找竹编发展创新的道路,为农闲时的村民提供新的收入途径,并帮助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传承竹编手艺。目前,合作社接纳了包括2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50多个篾匠、留守妇女等就业,一同制作竹编产品,一同传承和发展传统竹编技艺,一同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共发展。

当被问到合作社之后的打算时,姚元飞笑着答道:“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了解竹编,学习编织,让这门手艺能延续下去吧。”他始终认为,竹编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技艺,应该要让它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家发改委:推动居民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发起301调查发表谈线万彩礼遭拒,男友分手另娶她人,女孩崩溃落泪:我只想要个态度

“催收巨头”宣布:将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179名员工已被带走,官网无法打开!在催逾期贷款额曾超440亿

保靖竹编百年传承青年入乡助力振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