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参考解读二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古山名。秦、汉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狼山。位于当时黄河正流(今黄河支流乌加河)之北,故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前214年)“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即此。在今河南省嵩县。2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地理志》曰: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峦互别耳。伊水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姦水出姦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入伊水。世人谓伊水为姦水,姦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也。又东为渊潭,潭浑若沸,亦不测其深浅也。伊水又东北径东亭城南,又屈径其亭东,东北流者也。东北过郭落山,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伊水又与蛮水合,水出卢氏县之蛮谷,东流入于伊。,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栾川建置夏商时期栾川为有莘之野。栾川县豫西多金属成矿带中心区域,我国著名多金属矿集区。栾川县水能资源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伊河是洛河的支流,发源于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自西向东经陶湾、石庙,流经勘察区后(县城),自范营折向北,经大清沟、潭头镇,于中营村流入境外。栾川过去属卢氏县,古书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东门外有伊水出焉!伊水自熊耳出,东北经鸾川亭北,

22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蚔longzhi,食之不眯。1昆吾之山。《括地志》:“濮阳县古昆吾国也,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濮阳西三十里,昆吾台在县西百步,相传夏昆吾氏所筑。”《山海经注》:“昆吾,古王者号。”《音义》曰:“昆吾,山名。” 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南。《左氏》昭公十二年《传》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该在今河南的许昌县,而哀公十七年,又说卫国有昆吾之观,卫国这时候,在今濮阳县。濮阳,古称帝丘、开州,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河南省新乡市相倚。2赤铜。许昌县西部磁铁矿及禹州市的西北部赤铁矿、菱铁矿。3蠪蚔。蠪蚔亦作“ 蠪蛭 ”或“ 蠪蚳 ”。 蠪蚳(lóng chí),上古奇兽,又名角彘。《山海经》蠪蚳样子像猪而有角,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做噩梦。《庄子·天运篇》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注》眯,魇梦也。

23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mang草,可以毒鱼。1葌山。水经注: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地理志》曰: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峦互别耳。伊水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姦水出姦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入伊水。世人谓伊水为姦水,姦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又东为渊潭,潭浑若沸,亦不测其深浅也。伊水又东北径东亭城南,又屈径其亭东,东北流者也。东北过郭落山,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②葌水北流注于伊水。指伊水源。3雄黄。中药名。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₂S₂)。分布于湖南、贵州等地。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4芒mang草。又名菵草、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及西南等地。

24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1独苏之山。独苏山:指老氏山、旧氏山。在今河南嵩阳县旧县镇。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嵩阳县隋大业元年(605)改纶氏县置,属豫州。治所在今登封市西南颍阳镇颍阳村,因城居嵩山之南故名。夏时,最早在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建都,称为禹都阳城。周时,为颍邑。周公在嵩山测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秦时,置阳城县和颍阳县(今东华镇),属颍川郡。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为奉邑。东汉初,并入阳城。东汉建初四年(79年),置纶氏县(今颍阳镇)。三国时,阳城、纶氏属曹魏。 ②无草木而多水:游牧部落的旧氏的区域。登封市游牧区追寻“禹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神秘面纱:这里是中国夏王朝的起始之地——大禹之都“阳城”!

25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蔓渠之山,济山山系,即有济山、煇诸之山、发视之山、豪山、鲜山、阳山、昆吾之山、葌山、独苏之山、蔓渠之山,共九座山。 伊河发源于蔓渠山,向东流入洛河。蔓渠山在伏牛山西北,栾川西南。河南洛阳栾川县伏牛山老界岭北坡,最高海拔 2200 米。

26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1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为济山之首,按:古人西南,西,都指西南。西南排列:西王屋山为济山之首(济水源出赞皇山)煇诸之山(济水源出赞皇山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发视之山(南阳鲁阳县西熊耳)、豪山(栾川龙峪湾)、鲜山(新山在河南新密北)、阳山(今河南省嵩县)、昆吾之山(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南)、葌山(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独苏之山(嵩阳县旧县镇)、蔓渠之山(老界岭北坡),共九座山。2一千六百七十里(古里缩于今)。按:合835公里。河南东西624、8千米;南北是548、5千米。3王屋山。王屋山是中条山的分支山脉。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运城市垣曲县等市县间。为《列子》载《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处。山势巍峨,林木繁茂。多道观宫庙。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胜迹,并有挖掘痕迹。阳城县南的鳌背山、析城山、砥柱山均属王屋山系。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建设有王屋山风景区,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谓“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王屋山风景区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王屋山祭祀:图腾,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全毛猪牛羊,用一吉美玉,投而不糈。糈,米。

27中次三山萯be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tufu之玉,其阴多赭zhe、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qian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1中次三山萯bei山之。

《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参考解读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